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杏鑫
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要
课程名称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课程代码 | |||||||
课程学分 | 2学分 | 课程学时 | 共32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 |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R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一般课程拓展专业课程 专业教育: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 | ||||||||
课程性质 | R必修选修 | 适用专业 | 所有专业 | ||||||
前导课程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后续课程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
开设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
✓ | |||||||||
第六学期 | 第七学期 | 第八学期 | 第九学期 | 第十学期 | |||||
✓ |
二、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思想道德与法治》与《形势与政策》两门必修课,具备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一定的法律思维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帮助大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程教学旨在三维目标可具体表述如下:
(一)素质目标
1.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2.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增强理解与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承担起历史使命。
(二)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各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2.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3.理解和掌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与创造性发展的理论成果📼。
(三)能力目标
1.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2.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4.认识和分析当今中国的时代特征和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坚持全流程管理,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坚持增强学生获得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首先,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该课程的学习坚定学生对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全面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这门课程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应用型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理论点的讲解😉📒,突出典型案例的分析👱🏻♂️,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突出实践教学中的地域特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磨练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数为32学时😗。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
单元 | 知识内容 与要求 | 技能内容 与要求 | 素质(思政) 内容与要求 | 参考学时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1.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2.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3.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自觉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2 | 0 | 2 |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1.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掌握毛泽东思 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 1.能够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理解毛泽东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 坚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想信念,能够自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 展毛泽东思想。 | 3 | 1 | 4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1.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特点;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依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及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 1.能够正确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成因🍐; 2.能够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 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坚信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才能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 4 | 0 | 4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 然性😓; 2.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经济成分和主要矛盾𓀗🙍♀️,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关系; 3.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 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转变👰🏻♀️、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 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 4 | 0 | 4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理论成果的科学性; 3.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1.熟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初步探索并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 2.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教训👩🏼🔬,并从中总结给予我们的启示。 | 能够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 2 | 0 | 2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 1.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 1.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了解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 | 整体掌握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4 | 0 | 4 |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 1.了解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2.理解和认同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历史地位; 3.掌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1.能够分析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 2.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明确把握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 | 理论联系实际🌋,理解认同启动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性🧛🏽♀️,时刻警惕走回头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 3 | 1 | 4 |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2.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能够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能够充分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推动作用。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 3 | 1 | 4 |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主要内容;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能够全面分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深谙其科学内涵,进而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之于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所内蕴之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 能够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 | 3 | 1 | 4 |
合计 | 28 | 4 | 32 |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建议
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的最新版思政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实施建议
建议课程教学应把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推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1)社会调研教学法
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对相关内容进行专题调研🤹🏻♀️,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发言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进行答辩🧑🏻🎤👨🏿🌾,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法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某一现象或学生关注的某一问题进行辩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小组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共同理解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
案例导学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在案例设置的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触动灵魂🤟🏽,各抒己见𓀍,有利于学生在对案例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三)教学评价建议
课程成绩形成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方法🧑🏼🎤🏷: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40%+期末考核*60%。一次性计入学生成绩册。
过程评价:一是评价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重点评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评价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能力目标⇢,能否协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现实问题;三是评价课堂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否顺利有效🤰🏿。
考核评价:主要采用期末卷面考试进行,考核学生一学期理论知识获得情况,试题知识覆盖面要广,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除了通过客观题考察学生对重要知识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外🌻,还通过主观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考核 方式 | 过程性考核 (100分) | 终结性考核 (100分) | |||
平时考勤 | 个人表现 | 小组任务 | 课后作业 | 期末考试 | |
分值设定 | 20 | 20 | 40 | 20 | 100 |
评价主体 | 教师 | 教师 | 学生自评小组复核 | 教师 | 教师 |
评价方式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四)资源利用建议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组应对现用教材、配套教材与相关资料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围绕教材内容收集典型案例,以音频、视频🧎♂️、文档的形式展示,以增强教材说服力和感染力。
(2)教师学习平台💕。为帮助老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老师们应经常关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同时认真学习教育部组织编写《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学习辅导用书》🔭,以更好地服务教学。
(3)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材内容💁🏿♀️。
(4)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阅读书目,以开阔学生视野🤸。